「脾胃」
中医讲的「脾胃」是指整个消化系统以及所属经络、肌肉、四肢、口唇等,而不是单指解剖学上的脾脏和胃部。
看过中医的人应该都会发现,中医很注重「健脾胃」这件事,那么「脾胃」对人体来说有什么作用呢?
首先,要先知道「人是气血养成的」这个观念。脾和胃在生理上相互联系,在中医也是互为表里,同为身体的「气血生化之源」,可以说是人体的发电机。食物经过「胃」的消化吸收,成为用以生化气血的「水谷精微(营养)」,再透过「脾」来运转输布至身体需要的地方,相辅相成就像一对好兄弟,所以「养胃」跟「健脾」是密不可分的,要养出好胃一定也要顾好脾。
金朝著名医家李东桓曾在著作《脾胃论》中提出:「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。」如果脾胃运化失常,就好比马达无法运转发电,气血生化不足就会影响其他五脏六腑,间接造成许多病症,除了消化系统的疾病外,疼痛、哮喘、失眠、月经失调、焦虑等常见疾病都与脾胃有关。而「健脾胃」也有帮助其他药材吸收的作用,若脾胃无法正常的运作,使用再好的药也是徒然,很多中医专家非常喜欢用四君子汤加味来治疗各种疾病。
有人说,孩子就是缩小的大人,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,孩子并非简单的缩小的大人,孩子是有着他自己的生理特点的。小孩子有什么特点?中医认为:小孩阶段太特殊了,从生下开始到长到十来岁之前是有自己的生理特点的,叫:脏腑娇嫩、形气未充、生长迅速。
小儿脾胃的生理特点为“脾常不足”,由于小儿对营养物质需求高,但薄弱的脾胃功能与生长发育需要较多的营养物质形成“供需矛盾”。加之辅食添加以及疾病用药等因素,脾胃极易受到损失,致“脾失健运”,水反为湿,谷反为滞,食湿困阻,脾胃气机不畅,不能化精和输精,从而产生如湿热、食积、血瘀、痰浊等病理产物,总体的病机关键是脾失健运、运化失常。
春季雨水多,整个环境湿度很大,脾胃易受湿邪侵扰。
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,儿童的新陈代谢也逐渐加快。
生长越快,需要的养分就越多,因此孩子的脾胃在春季就会面临更大的挑战。
所以春天更应该注意养好脾胃,否则孩子会出现面黄体瘦、便稀不成形或粘马桶、爱哭闹、没精神、夜啼、纳差、脸色咣白、大便烂、舌淡有齿印等。
脾胃功能越健旺,水谷精微物质的吸收便越充分,孩子的气血就越旺盛,身体也越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