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季为阳气生发、肝气旺盛的时节,也是胃病的高发季节!中医认为春天和五脏中的肝脏相对应,易引起肝火旺盛,肝火克脾土,就会对脾胃带来不同程度影响,这也是我们常说的“肝火犯胃”。
同时,春天降雨量增加,特别是“回南”之时,天气潮湿,水湿、寒湿之邪也容易导致脾胃的损伤。胃的气机运行失常,容易出现消化不良、胃脘胀满甚至疼痛、呃逆嗳气,呕吐,嘈杂吞酸等。脾胃有问题,不但影响食欲、睡眠、情绪,时间长了,还会引起器质性疾病。
一般来说湿邪跟脾的关系是比较紧密的,一个是脾喜燥恶湿,湿邪本身对脾的影响就比较大,同时外感湿邪也容易侵犯脾,困遏脾阳,表现出来就是脾胃的湿寒,另外一方面的话就是脾主运化,能够促进体内的水湿运化和血液循环。如果人的脾胃出现了问题,比如食用过多的生冷食物,就会造成脾胃虚弱,导致脾胃受寒,运化不灵,水汽凝结体内,从而内生湿邪。
春末夏初是冷热交替的关键时刻,人们开始食用瓜果冷饮等食品,尤其是南方,遇上忽冷忽热的潮湿多变天气,很容易就会使脾胃运化失调,一旦脾胃虚弱,就会导致大量的湿气在身体中进行堆积和沉淀,造成身体湿气过重,对身体的健康非常不利!
中医说的脾,是负责运转的,任何代谢产物的排除都要借助脾气的力量。脾气一虚,脏东西就要潴留体内。脏东西是什么呢?可以是多余的脂肪,也可以是异常的分泌物、排泄物。
《临证指南医案》说:“太阴湿土,得阳始运;阳明燥土,得阴自安,此脾喜刚燥,胃喜柔润也。”
我们可以再进一步思考,脾本身的功能是运化水湿,以调节体内水液代谢。如果脾虚不运就最容易生湿,但阴土之气本来就湿,根据“同气相求”原理,湿生出来后又反过来最易伤脾。所以《临证指南医案》接着说:“湿喜归脾者,以其同气相感故也。”
再兼阴土低洼,又易聚湿。所以,脾恶湿是指它对水湿类邪气有着特殊的易感性。
胖人多阳虚“湿重” 很多胖人看似壮实,实为虚寒。特别是肚子上脂肪多、游泳圈越来越大的人,更不能忽略他们体质的寒性。你如果去摸这种胖人,他们的皮肤一般都是凉凉的。就是因为他们的身体自己知道缺少阳气,本能地增多脂肪,以起到保温的作用。
胖人的正确减肥方式应该是温化寒湿,“温”是增加代谢脂肪的能力,“寒湿”就是指那些不该积存在体内的脂肪。
脾与湿的关联,临床见到的两组证:
1.因脾气虚弱,健运无权而水湿停聚者,称“脾虚生湿”。
常见乏力,肢体倦怠,食欲不振,脘腹胀满,痰饮,泄泻,水肿等。由于是虚证,一般病程比较长。
2.因湿邪伤脾,脾失健运而水湿为患者,称为“湿困脾土”。
可见头重如裹、脘腹胀闷、口黏不渴、排泄物粘滞等症。
这是实证,一般而言,实证病程多不长。但湿性黏滞,湿邪为患,较其他病邪,在时间上又长些。
厌恶湿的脏腑,自然就喜燥。于是,燥湿,就成了治脾的常用方法。
燥湿的药以苍术、白术最为常用,但这两术所擅长不一。
两种术之同,都味苦性温。苦则燥,温则化,所以善燥化水湿。
不同者,白术味兼甘,所以善补,脾虚生湿者更适合。四君子颗粒等就是用它。
本文资料综合自网络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